随着年龄增长,不少人开始担心骨质疏松问题。这种悄悄发生的骨骼疾病,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等发现时可能已经造成骨折风险。今天我们就来骨质疏松那些事。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变薄、骨量减少的疾病。简单来说,就是骨头变得像海绵一样多孔,强度和密度都下降。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,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。
正常情况下,我们的骨骼一直在进行新陈代谢:旧的骨质被吸收,新的骨质形成。但35岁以后,骨吸收速度开始超过骨形成速度,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骨质疏松。
早期骨质疏松可能毫无征兆,但随着病情发展,可能出现以下表现:
1. 身高变矮(比年轻时矮3cm以上)
2. 驼背或脊柱弯曲
3. 轻微外力就发生骨折
4. 经常腰背疼痛
5. 牙齿松动
特别要警惕的是,老年人如果发生髋部骨折,很可能需要长期卧床,影响生活质量。
以下几类人群更要重视骨骼健康:
1. 50岁以上人群,特别是女性
2.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
3. 有骨质疏松家族史
4. 体重过轻(BMI小于19)
5. 吸烟、过量饮酒
6. 缺乏运动
7. 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
确诊骨质疏松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。目前通用的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(DXA)是的检查方法。检查过程、快速,辐射量也很低。
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给出T值:
- 正常:T值≥-1
- 骨量减少:-2.5<T值<-1
- 骨质疏松:T值≤-2.5
骨质疏松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:
1. 基础治疗:
- 补充钙和维生素D
- 适量运动(如快走、太极)
- 改善生活方式(戒烟限酒)
2. 药物治疗:
- 抑制骨吸收药物(如双膦酸盐类)
- 促进骨形成药物
- 其他辅助药物
3. 治疗:
- 预防跌倒
- 骨折后的训练
治疗骨质疏松建议选择正规医院的骨科或内分泌科。大型医院通常有更完善的检查设备和治疗经验。部分医院还设有骨质疏松专病门诊,能为患者更的诊疗服务。
就诊时建议带上既往检查报告,方便医生评估病情。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,包括药物选择、用药时长和复查时间。
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年轻时开始:
1. 均衡饮食:钙和蛋白质摄入
2. 适量运动:负重运动对骨骼特别有益
3. 多晒太阳: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
4. 避免不良习惯:戒烟限酒
5. 定期体检:40岁后建议做骨密度检查
记住,骨质疏松虽然常见,但可防可治。早发现、早干预,就能有效降低骨折风险,保持健康骨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