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姨近总是头晕,以为是没休息好,直到体检才发现血压已经高达160/100mmHg。像阿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,据统计,我国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。高血压被称为"无声的",早期症状容易被忽略,但它的危害却不容小觑。
头晕头痛是常见的表现,特别是早晨起床时后脑勺胀痛;有些人会感到胸闷、心悸,就像胸口压了块石头;还有部分人会出现耳鸣、视物模糊、失眠等症状。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人初期根本没有明显不适,这正是高血压危险的地方。
张先生就是典型例子,平时自觉身体,某次单位体检才发现血压偏高,进一步检查已经出现轻度心肌肥厚。医生告诉他,如果再晚些发现,可能会引发更的心脏问题。
根据新指南,诊室血压≥140/90mmHg就达到高血压标准。但要注意,单次测量偏高不能确诊,需要非同日三次测量均超标才能诊断。家庭自测血压更为,建议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,测量前5分钟,测量时保持手臂与心脏平齐。
现在很多智能手环也能测血压,但数据显示其性差异较大。北京医院心内科李医生提醒:"手环数据可以参考,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,定期用标准血压计测量更重要。"
1. 饮食调整:减少食盐摄入,每天不超过5克(约一啤酒瓶盖)。多吃芹菜、菠菜等富含钾的蔬菜,适量饮用低脂牛奶。
2. 规律运动:每周5次、每次30分钟的快走或游泳,研究显示能使收缩压下降4-9mmHg。不过要避免突然剧烈运动,尤其是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。
3. 控制体重:腰围男性建议<90cm,女性<85cm。减重10斤可使收缩压下降5-20mmHg。
4. 戒烟限酒: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,酒精摄入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(约1两白酒),女性减半。
5. 心理调节:长期压力会使血压波动,试试深呼吸练习或冥想,每天10分钟就能。
"吃药会不会伤肾?""血压正常了能停药吗?"这些问题门诊经常遇到。事实上,规范使用的降压药对肾脏保护大于伤害,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弹更高。大学医院指出:"降压治疗是个长期过程,即使血压达标也要定期复查,调整用案。"
需要警惕的是,有些号称"高血压"的保健品可能非法添加降压药成分。药监局提醒:高血压是慢性病,不存在""的说法,规范治疗才是关键。
建议高血压患者每3-6个月检查尿常规、肾功能和心电图。40岁以上人群每年少测2次血压,有家族史或超重者更要增加监测频率。记住一个原则:早发现、早干预,就能大幅降低心梗、脑卒中等并发症风险。
高血压管理就像一场马拉松,需要医患共同努力。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和规范的药物治疗,完全可以将血压控制在范围,享受健康生活。如果您近还没测过血压,不妨现在就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