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连续高温预警,阳光越来越毒辣。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行业人士,我必须提醒大家:防晒绝不是简单地涂个防晒霜那么简单。今天我们就来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防晒细节,让你真正保护好皮肤。
很多朋友抱怨"明明涂了防晒还是晒黑了",问题可能出在用量上。标准的防晒霜用量应该是2mg/cm²,换算到面部大约是1元硬币大小。大部分人实际用量可能只有标准用量的1/4到1/2。记住:防晒不是涂了就行,一定要涂够量。
另外,防晒需要提前15-30分钟涂抹。因为防晒成分需要时间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。很多人到了海边才想起来涂防晒,自然大扣。
油性皮肤建议选择质地清爽的化学防晒,这类产品通常标注"无油"或"清爽型"。干性皮肤更适合物理防晒或含有保湿成分的防晒霜。敏感肌要特别注意成分,不含酒精、香料的物理防晒。
现在市面上很多防晒产品都是物化结合的配方,既了防晒又提升了使用感受。建议购买前先在手腕内侧做小面积测试,确认无不良反应再大面积使用。
很多人以为早上涂一次防晒就能管一整天,这是大错特错的。防晒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。建议每2小时补涂一次,如果出汗较多或游泳后,更要及时补涂。
补涂时有个小技巧:可以先用吸油纸轻轻按压面部,吸走多余油脂和汗水,再补涂防晒。这样既能保持防晒,又不会让妆容变得斑驳。
除了面部,这些部位也特别容易被晒伤却常常被忽视:耳朵(尤其是耳廓)、后颈、手背、脚背、发际线。有些人涂防晒时习惯性地避开眼周,导致"熊猫眼"晒痕。其实眼周皮肤更脆弱,更需要防晒,可以选择专门的眼部防晒产品。
戴眼镜的朋友也要注意:镜片边缘容易在面部留下晒痕,建议全脸均匀涂抹防晒霜。
如果不小心晒伤了,一定要立即冷敷。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块冷敷15分钟左右,每天3-4次。晒伤后48小时内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,建议只用温和的保湿产品。
如果出现水泡、剧烈疼痛或发热等症状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不要自行挑破水泡,以免造成感染。
很多人只在夏天防晒,其实紫外线一年四季都存在。阴天的紫外线强度能达到晴天的70%左右,冬季雪地反射的阳光甚更强烈。养成每天防晒的好习惯,才是对皮肤好的呵护。
选择防晒产品时要注意看SPF和PA值。日常通勤SPF30左右就足够了,长时间户外建议SPF50+。PA值代表防UVA能力,少要选择PA++以上的产品。
后再次强调:防晒是预防光老化有效的方式。坚持科学防晒,十年后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。记住,护肤的目标不是损伤,而是预防损伤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