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准妈妈在产检时可能会听到妊娠糖尿病这个词,心里难免会有些紧张和疑惑。其实妊娠糖尿病是孕期特有的一种代谢性疾病,简单来说就是怀孕期间血糖升高了。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孕中期,也就是24周左右,但通过科学管理完全可以控制好。
并不是所有孕妇都会得妊娠糖尿病,但以下几类情况需要特别注意:
体重偏重的孕妈需要格外注意,特别是孕前BMI指数超过25的;年龄超过35岁的高龄孕妇风险会相对较高;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妈也要提高警惕;曾经分娩过巨大儿(出生体重超过4公斤)的孕妇也需要特别注意。
一般在孕24-28周,医生会建议做糖耐量检测。这个检查需要空腹抽血,然后喝下一定浓度的糖水,分别在1小时、2小时后测量血糖值。如果其中任何一项数值超标,就会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。
做这个检查前需要空腹8-12小时,检查期间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剧烈。有些孕妈可能会觉得糖水太甜难以下咽,可以小口慢慢喝,通常5分钟内喝完就可以。
如果不幸确诊,先别慌张。大部分妊娠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就能控制。
饮食方面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,把的食物分成5-6餐。主食好选择粗粮,比如糙米、全麦面包等,同时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。水果要选择低糖的,比如苹果、草莓等,而且要控制在合适的分量。
运动方面,推荐每天散步30分钟,或者做孕妇瑜伽、游泳等温和运动。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,如果有任何不适要立即停止。
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两周后,血糖仍然不达标,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。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,是目前的降糖药物。有些孕妈可能会担心打针疼痛,其实现在使用的都是专用注射笔,针头非常细,基本不会感到疼痛。
控制得当的妊娠糖尿病对宝宝影响很小。但如果控制不好,可能会导致胎儿长得过大,增加分娩难度;宝宝出生后容易出现低血糖;新生儿黄疸的风险也会增加。
不过只要认真配合医生治疗,这些情况都是可以避免的。
大部分产妇在分娩后血糖会逐渐正常,但需要在产后6-12周重新做糖耐量检查确认。需要注意的是,有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,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,所以产后也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确诊后医生会建议自备血糖仪,每天监测4-7次血糖,包括空腹、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。记录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。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操作简便的血糖仪,采集血样只需要极少量,疼痛感很轻微。
妊娠糖尿病虽然需要格外注意,但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,绝大多数孕妈都能顺利度过孕期,生下健康的宝宝。重要的是保持良好心态,不要过度焦虑,按时产检,严格遵医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