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体检发现子宫肌瘤?先别慌!作为困扰30-50岁女性的常见问题,约20%的女性一生中会遇到这个"不速之客"。今天我们就用通俗的语言,带你认识这个特殊的"小疙瘩"。
子宫肌瘤本质上是子宫肌层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,像橡皮糖一样有弹性。它们可能小如豌豆,也可能大如拳头,但超过90%的情况都属于良性。值得注意的是,肌瘤的生长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,这解释了为什么育龄期女性更容易中招。
很多女性带着这些疑问就诊:"量突然增多算异常吗?"、"腰围变粗是不是长肌瘤了?"。确实,子宫肌瘤常常会发出这些警示信号:持续时间延长(超过7天)、经血中出现血块、非经期出现褐色分泌物、下腹坠胀感、尿频(尤其夜尿增多)、以及难以解释的腰围增加。
查出肌瘤不等于必须治疗。医生通常会建议观察的情况包括:无症状的小肌瘤(<5cm)、临近绝经期的患者。但出现以下3种情况就需要积极干预:导致贫血的过量出血、肌瘤快速增长(每年增大2cm以上)、膀胱/直肠引发功能障碍。
治疗方案取决于年龄、症状和生育需求:1)药物控制(如GnRH类药物可缩小肌瘤);2)微创的宫腔镜手术(适合黏膜下肌瘤);3)腹腔镜手术(保留子宫的剔除术);4)的聚焦超声治疗;5)子宫动脉栓塞术。特别提醒:所谓"消肌瘤"尚无确切证据,不规范治疗可能延误病情。
虽然无法完全预防,但做到这几点能降低风险:保持BMI<24(脂肪组织会分泌额外雌激素);每周3次有氧运动;控制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摄入;每年做1次盆腔B超。已确诊的患者要特别注意:避免滥用保健品、记录周期变化、每6个月复查肌瘤生长情况。
很多上班族因为工作忙忽视体检,直到出现贫血才就诊。建议:经期避免过度劳累,出现头晕乏力要及时查血常规;长期久坐者每2小时起身,改善盆腔循环;压力过大会影响激素平衡,尝试冥想来调节情绪。
记住,子宫肌瘤就像身体发出的健康提醒。与其焦虑,不如科学应对。建议所有适龄女性将妇科超声纳入年度体检,早发现才能掌握主动权。如果看完仍有疑问,好的选择是到正规医院妇科进行。